广东罗定:好山、好水、好米(组图)
罗定市位于广东省西部,全市总面积2327.5平方公里,辖17个镇、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营农场,2012年总人口123.2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79.9万人。
罗定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,著名抗 日 爱 国 将 领 蔡廷锴将 军的故乡。罗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,地处北纬22°,年平均日照1790.0小时,年平均气温22.1℃,年平均降雨量1483毫米,无灾害性台风天气影响,最适宜种植水稻;罗定有独特的盆地地形,生产的稻米营养丰富、品质好;罗定有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全省唯一没有灰霾天气的(县)市,境内水源、土壤、空气优质无污染。
“十 一 五”期间,罗定市在上级 党 委、政 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,充分发挥本地有生产优质大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,先后进行了产粮大县建设、优质粮产业化工程、改造中低产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大规模投资建设,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确保粮食优质安全的配套措施,从根本上保护了广大粮农的种粮积极性,使该市粮食生产在优质、高产、安全、高效方面始终坚持领先位置,于2005年、2008年、2010年共三次获得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”称号。2012年,全市水稻播种面积51.87万亩,稻谷总产量22.6万吨。罗定市在发展粮食生产中,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:
一、统一思想认识,加强组织领导
俗话说: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。罗定有人口120多万,确保粮食有效供给,关系到罗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。基于这一认识,“十一五”期间,罗定市坚持把粮食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,每年召开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,统一全市干群思想;落实了市、镇、村三级保面积、保总产、保储备的粮食工作责任制,制订了粮食工作考评办法和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,将粮食工作考评指标层层分解到镇到村,把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;全市各级成立了粮食工作领导小组,以一把手为责任人,以分管领导挂帅,有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,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,确保了全市粮食生产平稳发展。2010年以来,罗定市水稻播种面积每年坚持51万亩以上,稻谷总产坚持22万吨以上。
二、推进科技创新,增强生产能力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为抓好粮食生产,罗定市十分重视抓好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,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。首先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。目前,全市21个镇街都设有农业技术服务站,共有技术员职称以上的人员230人,其中高级农艺师4人,农艺师22人,助理农艺师120人。同时,借助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,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施等“五有”建设,农技推广能力得到大大提高。其次是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。在发展粮食生产中,罗定市注重加强与华南农业大学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和广东省农科院进行产学研挂钩联系,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、示范和推广。近年来,罗定市每年搞好100多个水稻品比试验,开展16个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,引种、推广天优368、五优308、博优273、合美占、合丰占和美香占等优质稻新品种8个,推广面积达43万亩;引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、水稻精确定量技术、绿色食品原料(水稻)标准化生产技术等适用技术。通过做好科技成果转化,推进粮食生产科技创新,对推动全市粮食生产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。再次是市、镇领导创办高产示范点。市“六领导”(包含市委书记、市长、市委副书记、分管副市长、农业局局长、粮食储备中心主任)创办1000亩以上和镇“四领导”(包含镇委书记、镇长、分管副镇长、农业服务站站长)创办300亩以上水稻高产示范点,每年创办高产示范点面积4万多亩,各镇农业服务站创办一块一亩以上的水稻高产攻关田,早晚两造对前五名实行奖励,有效促进全市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。第四是做好技术指导服务。罗定市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根据水稻不同的生产季节,指导农民做好肥水管理工作。同时,根据各个时期病虫的发生特点,科学设计防治方案及时发出农作物病虫情报,指导广大农户开展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,杜绝滥用、超量使用农药发生,确保粮食质量安全。
三、加强基础建设,改善生产条件
版权所有:2019 广州市千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| © 2019 QianSui Catering Management Co.,Ltd. All rights reserved | 粤ICP备16063184号
千穗微信
千穗公司